学院发展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发展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正文

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

2023-04-26


一、简介

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911月,是由北京大学与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属事业单位。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龚旗煌院士和江苏省副省长王晖任研究院共同理事长,龚旗煌院士兼任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李焱教授任院长。研究院依托北京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以及南通创新区的政策优势,围绕先进光电材料、器件、装置和系统中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前沿引领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孵化科技企业,培养相关领域创新人才,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国内光电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前沿研究平台,打造“扎根南通,国际领先,中国特色,北大气派”的新型研发机构典范和标杆

研究院在北京大学本部设有前沿创新中心,主要开展0-1”的原始创新,为研究院技术研发提供创新源泉和技术储备,目前已组建10个实验室;研究院在南通设有技术研发中心,作为研究院的核心技术部门,负责相关方向技术研究、项目开发等工作,目前已组建8个研究室,至2025年目标建成10-15个研究室。

截至20233月,研究院全职员工共4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2人;博士学历9人,硕士学历24人,本科学历13人。另有参与研究院工作的北京大学教师57人,南昌大学教师5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相当人才17人,派驻南通参与光电院管理和技术研发中心工作9人。

研究院正在建设以光电子器件的微纳加工与表征测试为主要方向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围绕先进光电器件微纳加工与测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能力需求,构建覆盖先进光子芯片、光电融合芯片及器件、微纳机电系统及生物芯片系统、新型纳米材料与传感器件和3D堆叠芯片的高端融合型加工与测试能力,为南通市乃至长三角区域光电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强大创新支撑;研究院正在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聚焦光子及光电技术及相关领域,集聚和培育创新创业团队或企业,更好地赋能地方光电产业发展

研究院正在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一期约4000平方米),支持区域科技创新,助力成果转化,聚焦光子及光电技术及相关领域,培育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目前,研究院平台公司(南通未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册,将作为研究院自主项目孵化公司的持股平台和研究院孵化平台的运营主体。平台公司的设立,必将大力促进研发成果更快、更好地落地,推动自主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更好地赋能南通光电产业的发展。

 

 

2019年研究院签约及揭牌

 

2021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南通市委书记王晖一行莅临研究院考察、指导

 

 

20227月、8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许仲梓副主任、马秋林副主任分别率队来研究院考察、指导

 

 

研究院大楼外景

二、重要研究情况

研究院自成立三年(实质运行两年)来,围绕先进光电材料、器件、模块和高端装备,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产业化项目研发等工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截止20233月底,已发表研究院署名的高水平SCI文章300余篇,包括《科学》、《自然•纳米技术》、《自然•光子学》、《物理评论快报》、《先进材料》等国际顶尖期刊;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端设备、模块30余台套;拥有各类科研仪器设备300余台套,设备原值2000余万元;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纵向项目10余项,开展横向项目40余项,各类经费合同额3300余万元;申请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已授权专利9件,其中发明专利6主要研发方向研究成果如下:

1. 高分辨显微成像方向:研制定型多款高分辨模块化显微镜飞秒光纤激光器产品,具备对细胞微纳结构的非标记无创、三维、长时程的可视化检测能力。

 

2. 光电子芯片与信息系统方向:已开发出多芯片高速光电一体化封装技术,以“芯片+电路+管壳”三位一体为驱动,已具备硅基光电子、微电子芯片到模块全流程测试和封装技术。

  

3. 能源光电子方向:已研发出兼具轻质、柔性和空间特种环境抵抗力的光伏电池,开发出一种随机金属网格电极,并率先推动钙钛矿光伏在临近空间应用的探索。

 

4. 微纳光学精准检测与量子感知方向:开展光学微腔前沿科学研究,探索光学微腔器件应用技术,已具备光学微腔传感器相关的器件设计、制备加工和封装测试、全流程技术开发能力。

 

5. 高分子光电印刷方向:研究解决钙钛矿太阳电池大面积印刷过程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已开展钙钛矿光伏电池及印刷材料的制备、调试、测试工作,已销售高精度印刷涂布机7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