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发展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发展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正文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2023-04-26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为响应教育部、财政部“2011计划”部署,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两校一所”),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准世界物理学前沿和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量子物质研究重大创新任务,建立的协同创新体。2013年4月,“中心”入选首批面向科学前沿的“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优先支持。2018年11月,教育部对前期认定的“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五年期绩效评估检查,专家组在现场考察反馈意见中对“中心”的科技创新成果、各项机制体制改革举措和成效、资金执行情况等各方面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建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继续给予长期支持。2018年-2021年期间,由高校“双一流”建设经费进行支持。未来几年,根据国家统筹安排,将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物理学科共同承担“中心”的建设和研究工作。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自“中心”获得认定以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人事管理与激励评价创新机制,集聚了量子物质科学研究实力国内最强、国际领先的队伍。目前,团队有固定人员167人,其中包括6位中科院院士、12位美国物理/光学学会/光学工程学会会士、25位“长江特聘教授”、55位“杰青”等,获省部级以上各类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约占研究团队总人数的90%。成员在“中心”获认定以来,在国际组织及重要学术期刊担任的职务包括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副主席、美国物理学会国际董事、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国际顶尖学术杂志PRL凝聚态物理副主编等。另外,“中心”在学科建设、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的诸多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成员在诸多方面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包含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国际前沿和国家急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在国家科技计划改革中,“中心”积极参与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若干重要组织工作,在相关领域充分发挥了“智库”作用。

中心十分重视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由于中心所有教研系列人员均为活跃在科研前沿的学者、并且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单位合作频繁,他们在拓展学生视野、填补课本知识与物理科学前沿问题之间的空白等方面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中心已先后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宾州州立大学、莱斯大学等多所国际著名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荐学生参与联合培养、双学位等项目。目前,已经有近10位研究生参与到上述项目中。此外,中心通过积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活动、暑期学校等方式,邀请相关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到中心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化的交流学习环境。

中心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Eberly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部分举办国际会议和暑期学校选片

经过多年发展,“中心”增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物理学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系的布局和建设的重要生长点,为积极承接量子领域国家实验室重大任务和2030重大项目落地、共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新兴机构,建设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