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北大,愈深,愈鲜
细推物理,愈细,愈玄
厚积百十,愈厚,愈坚
砺行卓越,愈行,愈远
从1913年北京大学物理门设立,历经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大学物理系调整、本世纪初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北京大学物理学科从未停下读书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脚步,跨越了一百又十年的风雨兼程。
从沙滩红楼南渡长沙,西征昆明,再北归京西燕园,一代代北大物理人从未停止用科学知识书写青春华章、用科学精神铸就国家脊梁,为我国科学技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赢得了世纪荣光。
我想,对北京大学物理学科110年最好的致敬,无疑就是传承老一辈北大物理人重教乐育的优秀传统和格物究理的执着追求,在围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诠释新一代北大物理人品格无私、学术无畏的风骨正气和创新争先、培优增效的使命担当,无愧于学生、家长、校友、国家和世界对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瞩目与期盼。
高原宁 2023年于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物理学始于1913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物理门,1919年更名为物理系,历经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上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建全国高校第一个核科学专业、半导体物理专业、地球物理专业、微电子专业等,见证了中国物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百十年历程。 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原物理系、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与气象专业、天文系的基础上成立。
在百余年的历史征程中,北京大学物理学科群星璀璨、薪火相传。这里曾聚集了饶毓泰、吴大猷、丁燮林、朱物华、周培源、叶企孙、王竹溪、胡宁、黄昆等一大批中国物理界的领军人物,先后联合培养了郭永怀、彭桓武、杨振宁、邓稼先、朱光亚、于敏、李政道、周光召等众多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20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2位。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9位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校友。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历经4任院长:叶沿林、王恩哥、谢心澄、高原宁。20年以来,面对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学科布局、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对外合作、基础设施等取得长足发展。
今天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科齐全,布局均衡,涵盖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核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科学及相关的主要领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含退休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6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教学名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
2023年,北京大学物理学迎来百十周年。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将秉承百十年北大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着力构建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正在向着“完善制度,凝聚人才;前瞻布局,卓越教学;夯实基础,再创辉煌”的总体目标坚实奋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物理学界起到骨干引领和带头示范作用,在国际物理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
到北京西站后可乘坐地铁9号线(国家图书馆方向)到国家图书馆站下车,站内换乘地铁四号线大兴线(安河桥北方向)到北京大学东门站(B东北口出)下车,步行390米到达;
也可乘坐公交320路(北京西站上车-中关园站下车-步行500米),129路(北京西站上车-蓝旗营站下车-步行460米),982路(北京西站南广场站上车-中关园站下车-步行500米),大兴机场大巴中关村线(步行1.6公里-公主坟站上车-中关村站下车-步行1.8公里)。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9号
100871
010-62751732
Copyright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附件:物理学院基金捐赠指南